要了解這段時期(1922-1949)的信徒培育工作,就不能忽略了倪柝聲及其建立的地方教會。倪氏於1927年開始沒有西方差會支持的中國本色地方教會(基督徒聚會所)的工作,並且有很大的發展,成為中國最興旺的本色教會團體。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,全國共有超過七百間教會,信徒人數達七萬人(楊其耀1977,71)。倪氏在沒有西方差會的支持下由零開始,能夠有這樣的成績,據陳終道的體會,是因為倪氏從一開始就重視培育信徒成長,並且認為培育信徒的重要性不亞於佈道工作,這是中國一般教會所沒有的現象(陳終道1970,20)。倪氏注重信徒造就,可以說是始於他在弟兄會發行復興報時期。倪氏在1923年一月的復興報中指出,這是一份「專門講論屬靈原則的刊物⋯⋯好叫實在追求在靈程上前進的人,能以有一點路旁的亮光」(陳終道1970,22)。倪氏相信每一個信主的人,都應該立即開始讀經和禱告的生活,並積極作見證(陳終道1970,69)。他為初信者設立了總共52次的定期訓練聚會,讓他們得著造就。當中的內容包括屬靈追求、事奉見證、肢體相交、家庭關係、社交生活、教會生活等各大類別(林榮洪1985,270)。至於一般信徒,倪氏在週六晚上安排恩賜的聚會,內容包括講道、勸勉、教訓、方言(必須有人翻譯出來)、見證、詩歌、禱告等(林榮洪1985,270)。倪氏也強調信徒參與事奉,藉著信徒的參與,教會就能不斷成長,信徒也就不斷成長。可見,倪氏對信徒培育的觀念不只是停留在受訓練及學習的層面,也伸延至從參與學習成長。
《活學活教建立主門徒》鄒永恒,華人聖經教導推行會,2014,81。
引用:
楊其耀。《福音聖教與華人》。香港:中國福音出版社,1977。
林榮洪。《屬靈神學:倪柝聲思想的研究》。香港:中國神學研究院,1985。
陳終道。《我的舅父倪柝聲》。香港:宣道書局,1970。
《活學活教建立主門徒》鄒永恒,華人聖經教導推行會,2014,81。
引用:
楊其耀。《福音聖教與華人》。香港:中國福音出版社,1977。
林榮洪。《屬靈神學:倪柝聲思想的研究》。香港:中國神學研究院,1985。
陳終道。《我的舅父倪柝聲》。香港:宣道書局,1970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