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心處理講章,遠較誦讀一段簡單的經文為複雜。經文往往包括假定、含意、歸納及應用的部分。這些都很重要,然而卻不一定保證都會出現在一段簡單的經文裡。所謂精心處理經文就是注意如何找出這些東西,發掘它們所宣告的內容,使這些簡單經文中的真義能更易為人所了解。講章就是將經文重複地說得更為完整,藉著精心的處理,使經文中的假定、含意、歸納和應用,全被尋見和解明,或最低限度能將它們從字裡行間被辨認出來。用心處理經文的目的,是要使經文更加清楚。它必須用有系統的方法來處理,這樣它才能被有系統地表達出來。
這裡有一個思想,有一個大致的概念正在他的心中成形,否則他就不會選用這段經文了 。把這個心中的概念傳達出來,就是這位傳道者的目的。所以他在準備講章時,要光把目的想清楚;其次,在準備的過程中一定把此目的牢記在心;第三,等到傳講信息時,在一開始就光把此篇信息的目的告訴會眾。
一篇講章可能是屬於教義性的,也可能是屬倫理性的,或是培靈式的。它也可能,我且用一個字把它概括一提,是與神相關的(Providential)。
有兩種傳道人似乎就沒認清這一點。一種是從不理會信仰的教義,他們認為最重要的應當是實際和可行的部分;另一種傳道人卻不知別的,只知教義而忽略了它與生活的關係。在保羅的書信中,他從沒有陷入這種偏差中。他總是先把教義很清楚地申明出來,然後告訴我們如何把它們應用在生活中。在傳講教義式的講道時,我們也應當這樣做。
其次,我要提到倫理式的講章,它是專門為個人、社會和國家行事所定的法則。傳道人必須傳揚與國家有關的信息,至於與社會和個人問題有關的講章,則更是不可缺少的。
現在再談談那種專為培靈而傳的信息。它最主要的目的,是鑑察我們生活中的隱藏的秘密,以及教我們如何維持我們與神相交的定律。這類講章的目標,可以用一句古老的話來描述,就是為著引領我們進入更深一層的靈命。它的重要性是絕對不可忽視的。
白賀特博士(Dr.Parkburst)曾說: “綱要能加強講章,確定的目標能使編整的講章更為牢固和富連貫性。綱要能使講章有中心思想,產生出動力,
郭特利(Dr.Guthrie)是一個出名的傳道人,他的方法是先找著一段經文,然後把一切與他講題貼切的資料,加思想、辭句、比喻,都寫在紙上。根據這種方法收集得許多資料後,再把它們安排在適當的題目下面,此時再進行編寫的工作。麥基大主教(Archbishop Magee)除非已先理好自己的思想他絕不找任何參考資料。我覺得他做得很對。
多年來,我為自己定下一個非常謹慎和研究的方法;就是從不為一段經文翻查一些釋經資料,除非我自己已花時間獨自研究過那段經文。因此我勸你,當自己聚精會神先好好努力地研究你的經文,這就是我個人所用的方法。
預備綱要包括兩個步驟。容我在此把主要的和結論的要點述說一下。頭一樣是鏟土的工作,第二樣是用精細的工具再細敲慢磨。首先,我們應當準備怎樣開始工作。換句話說,我們當預備我們的思想、心靈和意志。在未開始預備講章時,當使我們的思想既清楚又開放。我們在這方面要避免太理論化,多講規則是沒有多大用處的。在預備講章時,我們的思想必須是清楚而開放的,心靈也不能分叉,意志則必須降服在主前倚靠他。我有一次聽到陶聖博士(Dr.W.J.Dawson)說: “ 這世界有一半不行的神學理論,都是在體力差的狀況下產生的。 ” 這句話具有相當真實的成份。 接下來我們就當專心默想。經文既是講章的中心,我們就當根據它來用心的思想。假如我們自己有一個圖書館,我們很容易在找到經文後,就轉身去就教於參考書,這是非常危險的事。憑自己所選之經文,去找出聖經中其他類似的經文,然後用這些類似經文來解釋自己所選之經文是不好的,這種方法往往使真正的思考和真正的研經工夫遭受虧損。卓艾美(Emile Zola),有一次提到有人問他關於他小說創作的過程,他說他是根據一千七百頁的筆記本的草稿來完成的。筆記既然作好了,他只要照著書寫下來就行了。同樣的,一篇講章真正的準備工作,就在那一頁頁的草稿上。
我建議你閱讀羅斯金(Ruskin)所著《當代畫家》(ModernPainters)的第一卷,看他怎樣描寫我們想像力的本能;我相信您會得著幫助。他提到想像力有三方面的活動: “能想透;能聯想;能默想。 ”把這三樣東西平放,注意觀察他們,同時在這三方面平衡運用您的想像力,你在使用想像力這方面就可稱是用得相當完備了。我們常能猜出某些人下次會講什麼,因為他們只常看到一種真理——它確實是一個真理。可是,假如我們不把這個特殊的真理與其他方面的真理取得平衡,我們會預料不到,自己的講章可能變為一個危險的異端。
傳道者常會碰到一個危險,有時我們把信息分得太尖銳、太過份了,以致回頭看時,它們之間變得很難再綜合起來,這顯示出信息當中有毛病。我們因此必須注意,免得有些段落與其他段落脫了節。萬一有這種情形發中時,這就證明我們的思想已經有了分歧。
我注重信息的骨架遠甚於講章的用詞。包裹(皮肉)自然雖也是重要的工作,卻是次要的。
(分段例子:)“'他們就央求他說,打發我們進入豬群裡,使我們能進入它們裡頭。耶穌就容許他們。這些污鬼就出來,進入豬群裡。全群忽然闖下山崖,投在海被淹死了,數目約有兩千。”從這段話中,我們看到魔鬼證實了三句古代英國的俚語,它都包含在這經文的意義裡頭。它們概括了後面講道的內容,並且將它分段。這些分段是:魔鬼喜歡玩小把戲,勝於無所事事。其次,這些豬被魔鬼所催,它們就趕快奔逃。最後,魔鬼把這些豬趕到最好的市場。'”
分段要越簡單越好。
留言
張貼留言